1、深入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大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2、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
3、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务管理一体化。
4、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强化依法治水管水。
5、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
6、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7、国家实行防汛抗旱督察制度。
8、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9、加大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力度,禁止养殖污染物向江湖水库直接排放。
10、把优化水资源配置和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的重要支撑。
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
12、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13、坚持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合力兴水。
14、围绕一个总体目标,建设五大保障体系,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十大工程建设,实现江西水利跨越式发展。
15、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16、禁止水库化肥养鱼,倡导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17、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原则,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18、全面实施“金水工程”,以水利信息化引领和带动水利现代化。
19、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
20、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
21、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饮水安全。
22、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23、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
24、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25、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加强企业节水管理,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
26、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提高河湖疏导和调蓄洪水能力。
27、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
28、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全面提高抗灾能力。
29、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积极投入水利改革发展大潮。
30、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31、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
32、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
33、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兴起水利建设新高潮。
34、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
35、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36、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37、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38、国家实行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
39、努力奋斗5~10年,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40、努力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
41、推进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简易处理,大力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
42、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
43、加快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44、国家将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鼓励农民在统一规划基础上,兴修农田水利。
45、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46、加快建设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
47、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型及水污染项目的建设,从源头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
48、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49、加强城乡水环境整治,建设美好和谐家园。
50、加强洞庭湖综合治理,突出蓄滞洪区建设,提高调蓄洪能力。
51、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52、兴修水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53、认清水利形势,增强水患意识,坚持水利改革,加快水利发展。
54、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
55、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56、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示范工程。
57、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
58、大幅增加各级财政专项水利资金额度,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59、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60、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
61、加快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
62、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
63、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进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64、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65、学习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江西水利改革发展。
66、各级政府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
67、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
68、水利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69、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提高水利队伍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
70、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71、加大农业、工业节水改造,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
72、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促进江西绿色崛起。
73、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74、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
75、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76、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77、鼓励、引导和扶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小水电站,实现农村水电全额上网。
78、国家鼓励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
79、实行“河湖蓝线”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道管理“河长制”。
80、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